金鹏改革创新奖/媒体报道/从义工到志愿者之城——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从义工到志愿者之城——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作者: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5-11-19

项目内容

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接近国际城市的先进水平,“志愿者之城”初步建成。市义工联根据总体目标方向,细化了20项具体推进目标,主要项目内容如下:
1.社会参与。全市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0%;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达到1000个;鼓励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年提供40小时左右的志愿服务;20%的市民接受过志愿服务。
2、志愿组织。将志愿者组织覆盖到所有社区;建立超过3500支志愿者队伍;建议全市统一的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标准,80%以上的志愿者组织实现标准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努力建设40支以上的专业志愿者队伍,拥有专业资质的志愿者在本专业志愿者队伍中的比例力争达到20%。
3.社区服务。积极引导驻社区的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成立志愿者组织,每季度至少参与1次社区服务;立足社区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建成“社工+义工10分钟服务圈”;力争城市志愿服务站按标准常态化运行率达到95%。
4.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激励表彰机制;建立健全志愿者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志愿服务区域合作,推动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
5、资源保障。加大志愿者工作资金保障和场地保障;建成统一的志愿者信息化管理平台;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的基础性研究或政策调研。
    6、文化建设。全市建立统一的志愿者形象识别系统;引导中小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在公共传媒渠道增加志愿服务的公益广告数量。


改革创新点

市义工联坚持制度保障与专业运作结合,探索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一)制度保障。按照“把制度上升成法规、聚焦在激励政策、具象为岗位化”的思路,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化模式。
一是善用特区立法权。市义工联积极配合市人大等部门,运用特区立法权,先后推动出台《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社会建设促进条例》、《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等,以法治刚性约束将志愿服务的内容纳入城市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二是完善多层激励政策。建立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考核激励、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并重点在激励政策上探索创新:建立志愿服务“五星”、“百优”、“市长奖”三个层级的激励体系,提出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引进积分入户政策,免费为志愿者提供实名制服装和服务期间的意外保险,推动出台《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等。三是探索岗位化服务试点。在医疗系统试点设立志愿者岗位,开展导诊、特殊儿童关爱、病患家属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试点公交系统志愿者岗位化服务,首批2000多名志愿者在92条公交线路,开展协助维护乘车秩序、劝阻携带违禁物品、协助处置突发状况、举报违法行为等服务,受到好评。
(二)专业运作。依托“一批队伍,三个平台”,促进人员、项目、技术、资源等要素联动,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一是发展一批专业队伍。推动环保、助残、助老等19个领域组建412支专业志愿者队伍。二是建立项目管理平台。建立深圳志愿服务项目库,以“U爱”为品牌,开展7200多个活动项目,近18万志愿者参与。三是建立信息技术平台。按照全省志愿服务信息化部署,构建“一证”、“一库”、“多终端”的智慧型“志愿者之城”信息化体系,建立以志愿服务功能为核心,融合爱心银行、新闻资讯、公益捐赠、社交媒体等功能的“1+4”泛公益开放平台。四是建立资源保障平台。注册成立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市政府支持启动资金500万元,累计募集资金2000余万元。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支持志愿服务工作。


改革成效

自深圳2011年正式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以来,市义工联围绕20项预期目标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是志愿服务成为创新引领全国的“风向标”。一部深圳志愿服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深圳诞生了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个“志愿服务市长奖”、第一本志愿服务青少年教育读本、第一张多功能的电子志愿者证等多个“全国第一”。
二是志愿服务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风景线”。志愿服务社区化列入“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成立交通文明、网络文明、旅游文明、赛会展会文明等4类志愿者队伍,575个常规志愿服务点遍布学校、交通枢纽、图书馆、公园等人流密集区,40万社区志愿者成为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参与者、推动者。深圳市义工联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志愿服务成为深圳城市文明的一张闪亮名片。
    三是成为补充公共服务的“正能量”。志愿服务成为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服务的重要环节。全市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超过1500家,约占社会组织总数的20%。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社区、应急等12个系统成立志愿者总队,团体志愿者组织超过9100个,为城市公共服务注入了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