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改革创新奖/媒体报道/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作者: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时间:2015-11-19

项目内容

基金会积极探索社会民间力量参与自然生态保护地建设、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与政府、企业、公益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自然生态保护管理制度的改革;学习世界先进的规划与管理经验,建设代表深圳质量、深圳态度的自然保护地标。
 1、为详细了解深圳湾海岸线的变迁、生物多样性现状和面临的环境威胁,对深圳257公里海岸线启动现状调研工作,特别是深圳已有红树林的17处区域。
 2、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等政府管理单位交流合作、探讨深圳市自然生态保护的创新模式,推动自然生态保护管理制度改革,尝试由基金会承接部分政府单位在自然保护方面的职能工作。 
3、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的合作,学习在自然生态保护与管理方面的技术与经验,特别是香港米埔湿地管理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助力深圳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借助国内科研院校在滨海湿地领域的研究力量,对深圳海岸线的自然生态进行专题研究,为未来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5、针对深圳滨海湿地存在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募集社会资源,组织公众活动,开展具有成效的生境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坝光古银叶树保护小区等重点工作区域。
 6、开展面向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民间环保组织的能力建设培训;通过工作坊、论坛等推动滨海湿地保护行业的发展。 
7、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是自然保护工作的强力支撑,通过面向市民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提升市民环境素养及意识,推动自然、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基金会从以上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在深圳探索社会化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创新模式,推动政府部门深化在城市生态建设、自然保护管理方面的制度改革,共同打造深圳新模式。


改革创新点

基金会充分领会《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精神,为《关于进一步加强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的决定》服务,在一系列工作开展中推动现有自然环境保护机制的改革,创新特区自然保护模式,以“社会化参与”为手段,帮助保护主体的政府部门怎么样“走出去”和“请进来”,与科研院校、企业、公益组织、社会公众创新的开展合作。 
1、制度上创新,由基金会推动,与自然保护管理的主管单位签订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支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这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第一个国内本土自然保护公益组织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度合作,基金会不仅配备专业的工作团队,还提供资金与物资上的支持。 
2、机制上创新,帮助保护主体的政府部门 “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近处学习香港的滨海湿地保护技术与经验,远处向欧美的国家湿地公园体系学习;请进来,邀请中国最好的湿地管理团队——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香港湿地公园的团队来深圳细心指导,邀请中科院地理所、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的顶级专家教授亲临把脉。
 3、模式上创新,企业员工、社会公众通过基金会的组织在保护区等深圳海岸线开展身体力行的志愿者服务,既有任志强、王石、陈劲松等知名企业家亲身参与,又有深圳小学生协同家长的参与,充分体现深圳特别的开放精神。


改革成效

一、国际合作 2014年6月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签订保护地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以保护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为目标的社会公益保护地项目;2015年3月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签订“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合作”协议,推动深职能部门、民间机构的交流合作,分享米埔保护区在湿地管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经验,共同探寻保护深圳湾的模式,筹划深港湿地保育论坛。 
二、滨海湿地保护。对深圳西海堤、前海、大铲湾、深圳湾、东西涌、坝光等区域进行调研工作;分析每个区域的环保问题,与主管部门商谈合作方案;投入资源开展具体的保护管理工作,两年来在自然保护上累计投入超过500万元。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在保护区开展工作,包括建立教育导览系统、开展红树林生境巡护、组织自然导览活动等。通过两年努力,2015年1月基金会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签署《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未来六年,在总规修编、生物多样性调查、湿地生境管理、科普教育等方面更加深度的合作。为保护区提供保护解决方案,对接国内外专家资源,专业的保护、教育团队支持,资金和物资投入等。 坝光红树林:与绿源协会合作,动员公众参与古银叶树保育、红树种植、外来物种的清理、自然教育等方面内容。 
三、海岸线垃圾清理 2014年11月1日在深圳湾启动“守护中国海岸线”活动,23支队伍,约600人同时清理东西涌、深圳湾公园、福田保护区、海上世界、前海等区域的海岸垃圾。2015年1月,基金会与市城管局、大鹏新区管委会签订《深圳市大鹏南澳东西涌海岸垃圾清理及宣传教育项目框架协议》,共同治理东西涌海岸线垃圾问题。基金会动员超过30个企业组建长期海岸线垃圾净滩队伍,响应深圳市城管局“城市因您而美,垃圾不落地”的号召,在东西涌、深圳湾公园、福田保护区、海上世界、前海、大小梅沙等区域清理海岸线垃圾。基金会联席会长王石(万科董事会主席)受邀担任深圳“城市因您而美,垃圾不落地”形象大使。
四、科学研究投入100多万资金开展深圳湾生物多样性本底调研工作,由厦门大学、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深圳观鸟协会等科研单位开展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工作。
五、基金会长期开展红树林自然导览活动,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福田保护区、深圳湾公园、坝光等区域,开展超过200场导览活动,参与人群有政府公务员、企业白领、中小学生、亲子家庭等,超过6000人通过导览活动了解身边的红树林,提高保护红树林、保护环境的意识。基金会培训6批自然讲解员,建立起一支120人左右的自然讲解员队伍,讲解自然生态知识,传播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六、基金会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深圳特区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科普知识、工作成绩、待改进的问题等,两年来微博微信阅读量超过3000万多次,铁杆粉丝10000余人。基金会通过地铁、电梯广告传播红树林生境之美,布置地铁广告4期,在罗宝线、蛇口线、环中线共42个站点投放;电梯广告22期,2000块广告位覆盖全市600个社区楼宇。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受到特区内外20家媒体关注,发布报道60余篇,百度搜索“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相关信息结果931000多条。 
七、基金会协助深圳市政协主办2015年第三场“委员议事厅”,政协委员、专家、社会组织和市民们共同就“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红树林?”展开演说和讨论;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人民政协报进展整版报道,超过 30多家网络媒体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