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沙论坛/论坛观点/第1届大梅沙论坛 | 李小加:沪港通与金融创新

第1届大梅沙论坛 | 李小加:沪港通与金融创新

作者:李小加 来源:大梅沙论坛 时间:2014-12-02
【主持人:毛振华】下一位讲演者是李小加先生。李小加先生是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他本人是哥伦比亚法律博士,也在投行工作。他现在在推动香港金融市场的建设,推动中国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国和香港经济体的建设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的到来也有很多的同志们关心,事先还有听众问他到底来不来,因为“占中”了,他到底还能不能来讲?还有很多人在讲“沪港通”能不能开?到底怎么样?题目是我帮他出的,说沪港通和中国的经济,至于讲什么,我们就听他自己的。有请。


【李小加】谢谢大家!


刚才听张教授讲,讲得非常好!张教授讲得再好,但他永远不可能去做这个官,如果说他能去做这个官的话,那很多事情也有可能就这么解决了,那我今天下一步这个讲我也不用再讲了,那很多事情都很简单了。但是他说贸易全部放开,金融全部放开,这样的想法,作为一种理想、作为一种理念,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没有人反对的。但是我们每天生活在现实之中,它是不可能马上发生的,或者是至少短期内不可能发生的。那么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在这个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底下,有没有可能照样的把他刚才想做的事情能够在现有的体制上面,在现有的框架上面,有没有可能把他需要想达到的利益,需要想达到的目的达到,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所以说我们只有在体制内,或者说在体制框架下能不能把这个东西做好。


今天本来是讲“沪港通”,当时答应振华和思平的时候,是说今天来讲就讲“沪港通”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的交易规模是怎么样的,交易的数据怎么样,整个感觉怎么样?今天可能暂时还不能讲这个,因为还没有发生。那么,我们就讲一下这“沪港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和刚才张教授讲的中间有什么真正的内在关系?


刚才张教授讲了一个核心的理念,这个是共识很清晰的,就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体系,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全球化了,中国的经济已经全球完全联动了,但是中国的金融,中国整体的资本市场还是完完全全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那这种情况下,等于说你的基础经济是属于和世界上接着轨的、挂着钩的,可是你的上层建筑,你最核心的金融利益却完全是脱节的。那中间最吃亏的一定是你。所以说开放,双向的开放是必然的、必须的,也是无可避免的。


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做?当然如果像张教授这样说,一纸命令就彻底打开,人民币就可以彻底的出去。固然很好,但肯定是不可能、不现实的,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做?这就是“沪港通”要探讨的基本内容。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无外乎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让外国人进来,让我们的人出去,实现我们中国人的资产已经经过过去二三十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完成了资产的积累,完成了我们在过去这么多年里面香港起到这么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一个贸易,中国的第一桶金,FDI,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然后通过资本市场的上市,5000亿美金的融资,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值的保险公司、银行、电信公司等等。


但这三个主要的大趋势,贸易、FDI和资本市场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钱在往里走,就是中国从外拿钱进,这是一个资本进口的过程,这个事情已经基本结束了。


那么香港的今天要对它的转型做出反应,做出重新的调整。因为中国本身是要出现一个巨大的转型,就是中国的钱不是太少了,是太多了,中国今天需要大规模的重新的审视这些投资。现在我们银行资产里面差不多22万亿美金,资本市场的市值才4万亿美金。美国这两个数字差不多都是17-18万亿美金,1:1的关系,欧洲也是1:1的关系,咱们是1:5的关系,1:5的关系就意味着我们的资本市场不能给我们如此大规模的国民财富带来真正投资和发展的机会,这基本都在银行里面。也就是说中国A股市场50%的利润是银行的利润,这个一定要改,一定会改,一定必须做。


所以说“走出去”,就中国的资产怎么能够重新在全球布局。同时,外国的资产投资很希望投到世界上最后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就要中国的A股市场,中国自己的市场。


那“请进来”和“走出去”,刚才张教授讲了如果我们能够全部把它随时开放的话,当然很容易。我们现在知道不可能,之所以现在不可能,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市场,我们的政治体系,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的市场结构,我们的交易习惯,投资者整体取向和国际市场有巨大的差距。那么这两个最终慢慢的会走向趋同,但在这个过程中间要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五到十年的过程。那就是说如果中国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请进来”,就意味着自己要对自己的系统做大规模的改革,或者国际的投资者一定要改变他自己的习惯来适应中国的的习惯,这两个都不可能。中国既不可能为了别人改,别人也不可能为了中国改,那我们只有慢慢的趋同。那这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时间,是中国等不起的,因此“沪港通”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诞生的。那它想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认识到这两个市场的巨大区别。认识到这两个市场巨大的区别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的趋同,但是又有可能在这样巨大的区别底下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双向开放。这就是沪港通最核心的当时的一个取向和理念。


这个理念到最后做下来是蛮简单的,基本上就是通过两个交易所、通过两个清算公司作为对手方,尽量把两个市场区别里边的90%在两个交易所和清算公司之间加以消化,等于他们之间变成了一个转换器,变成了一个翻译机,这样的话把两边的市场能够真正的翻译成对方市场,只留下有些10%、15%,实在是不能改变的东西,那大家要互相的适应,这就是“沪港通”的本身。就是由清算公司、结算公司,通过清算、结算的安排,通过订单的路由的安排,使得两边的市场尽量达到一致。实际上“沪港通”完了以后,真正到中国来的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就一个,就是港交所。和香港结算,世界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在背后的,都是可以看不到的。而中国到时候在“沪港通”底下,出境的投资者就一个,上交所和中国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中国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在它后边的。所以说只有一家出去了,也只有一家进来了。但进来和出去的这一家,却把世界带进了中国,把中国带向了世界。


“沪港通”里面最核心的办法,它怎么做呢?有那么几大特点:


第一点,双方的交易所在本地市场,依照本地市场的交易系统,把本地市场的订单全部通过电子路由,路由到上海交易所,一个撮合器、一个价格发现中心,这样的话不会造成A股市场的海外中心和国内中心。但是是电子盘把所有的交易撮合,等于国际国内撮合全在上海,然后港股通,中国老百姓都是在自己家里下单,在自己的券商下单,把单子通过路由器、电子盘下到香港,在香港一个撮合器,一个价格发现。这样的话,实现价格上全面市场价格的双方力量全面渗透。


第二点,每天交易的时候,在每天下午闭市结算的时候,两地市场先进行清算、结算,由买单、卖单咔嚓(音)以后,买的多了,结算钱;卖的多了,结算券。然后由本地的清算、结算公司变成对方清算、结算公司的超级会员,和对方进行结算。开始的时候都是建仓,但是建仓完了以后,一旦形成一种平衡的时候,就买卖集合的时候,买卖一咔嚓(音)。这样就变成了沪港通情况底,每天跨境的清算、结算量是非常小的,因为在一个市场的买卖基本是相等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一分钱都不过境,但是所有市场的效果全部都达到了国际化。


第三点,最重要的,从政府的角度,从管制的角度,从风险的角度,在沪港通底下,中国的老百姓去投港股,只能以港股的形式存在于,这是完全为投资的,哪天你这个港股你不想要了,你想卖了,你一下单卖,卖完了以后这个钱到了晚上就回到上海、深圳,或者湖南的账户里面,又回来了,它是个封闭性的,它就是投资用的,不是用来洗钱的,也不是用来出境的,它就是用来投资的,你不能跑到香港去炒房地产。回过头来,外国人的钱只能在这儿以A股形式存在,一旦A股形式卖完了以后,钱又回去了,不能在中国市场进行房地产或者其他资产的炒卖。所以,对于中国的监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为什么最终这么大的事情,这这么大规模的开放都居然最后批下来了,就是因为它在风险上是全面封闭的。但全面封闭的另一面,对于老百姓大家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你坐在中国的家里,你坐在自己的家里,用你的电脑、用你的电话向你的券商下单,向本地的交易所路由,所以对你来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去投资国际股票来说,几乎就像是A股就在你的盘上一样,突然平添的多出来几百家股票你可以来投资了,而国外的投资者一样,也是回来的。而且你的钱不用到国外去开户,别的国外券商也不需要到你这儿来重新认识你,完全什么东西都按你今天交易的习惯、交易的方式、交易的手段、交易的便利。这个就是“沪港通”巨大的便利,几乎就好像一下把国际市场带到你家门口。


第四点,沪港通每天完全都是人民币。你想想如果外国人每天带着港币,或者美元进来换成人民币的话,那这件事情从头就不可能。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这么高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进来全是人民币。进去人民币,出境也必须是人民币。如果出境不是人民币的话,除非天天全世界都在下雨下人民币,很快国际上的人民币都会凑过来了。所以说一定每天出的也是人民币。中国老百姓拿人民币出境,香港换成港币,然后每天外国人是在香港换成人民币入境,所以“沪港通”的循环是人民币循环。这也就第一次把人民币从刚才张教授讲的这种,一个贸易结算货币真正的第一次在这么大规模上,在世界舞台上走向了投资货币。只有走向大规模的投资货币以后,才有可能最终走出第三步曲,是储备货币。所以“沪港通”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这将来有可能从质上带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的发展机缘。


第五,监管。监管是完全对称的,因为这次突然是中国的老百姓到海外去投资中国证监会不监管的公司,海外的投资者到中国来投中国的公司是不受香港证监会监管的,这变成了很重要的两边监管机构必须在一起,有重大的责任。在“沪港通”里面最大的功臣是谁呢?是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因为他们两个没有什么利益,但是他们两个把自己的身上背上了一个巨大的担子,这个担子使得我们两边的投资者真正的能够互联互通。我们这次的监管完全都是双方监管,互相互助。这就好比什么东西呢?就是投资者一定要知道这次出境买的股票不是中国证监会监管的,你不能老找中国证监会。就好比你在这个餐馆吃饭,这个餐馆的老板要保证这个菜的安全和卫生,但是你要到对面的那个餐馆去吃饭,这个老板就不再会保证那一盘菜的安全和卫生。但是“沪港通”做了一件什么事呢?“沪港通”是把那个餐馆的菜也拿到我们这个餐馆来了,也放到同一个桌子上了,给了你巨大的便利。那这个时候,这家餐馆对于这盘菜不是百分之百的负责了,但也绝对不像你要到对面去吃零的负责,一定是零到一百之间。因为你把这个盘菜弄得如此之方便,放到了客户面前,但是这个菜必须是对方的。所以两边互相的监管变成了“沪港通”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但这个监管是完完全全互相对称的,双方都要帮助对方,因为你不帮我,我就不会帮你;你一定要帮我,我就一定会帮你。这样的话就变成两个非常重要的对称关系。我们和两个交易所也一样,清算公司也一样,另外我们两家赚钱也全部一样,我们不关心北上的多,还是南下的多少,因为都是50:50的分成。


所以“沪港通”的整体设计,回过头来看很简单。但是它有可能给中国中国改革开放,给“请进来”带来巨大的便利,使得外国人不用用他们的清算系统就直接可以进来,使我们的中国人可以利用我们自己的便利和清算系统就可以“走出去”。那“沪港通”一旦成功,大家可以想象,我们中国22万亿美金向4万亿美金的资产,应该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资产的重新平衡。那这样一个平衡的过程,将是世界上最大一件资产的转移和资产的重新配置。那这一部分一大块钱会配置到A股市场,从银行市场到A股市场,因为A股市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以前的传统市场,它是有国际元素、机构元素的,有化学变化的市场。同时“沪港通”本身又给了大家一个在境外配置资产的重大的新突破。那就意味着,我们这里边22万亿向4万亿转移的过程中间,有几万亿会出去,有7、8万亿可能落在了A股市场。未来的五到十年A股市场的体量会巨大增加。这是将来发展的未来,当然“沪港通”是开始的很小的一步。但是它很小的一步,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展望和无限的想象力。因为最终我们大家的梦想是什么?梦想是找出一种方式来、找出一种形式来,在中国自己国家的法律法规市场结构还不能够完完全全和世界接轨的时候,能够通过一种转换器在中港之间找到一块市场,把世界的产品带到市场来,让我们中国人在我们的市区里面,在我们的市场条件下,坐在我们自己的家里,依赖我们自己的法律法规和我们的市场基础设施,投国际市场的产品。当然第一步“沪港通”是互补,但是如果这样能做成的话,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在这个商店里面,我们可以架出很多新的产品链,新的一切的中国投资者有可能在未来需求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大家可以把自己钱拿出去,自己愿意走多远就走多远。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钱不一定想走,但我们可能想投,那我们自己可以走向世界,我们最终也可以通过“沪港通”这样的安排,让世界走到我们的家门口。


谢谢大家!


【主持人:毛振华】谢谢!这里有一个问题: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港交所买卖中国的股票,中国投资者能否通过这种机制安排买卖全世界的股票?


【李小加】刚才讲了,“沪港通”是第一步,是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买A股,中国投资者通过港交所买港股。现在是买港股,是把港股市值的80%包在里面了,将来可能100%包进去。将来可能衍生品包进去了,将来可能商品把它包进去了,这个就不再是香港的问题了。我们这件事情是和中国的市场,和香港的市场共同的能不能用它这种机制。但是把这个市场我们就像开一个大的Shopping Mall一样,Shopping Mall现在是一个柜台,港股摆在那儿,一旦这种交易模式可以、一旦这种清算模式可以,我们完全可以再摆一个柜台、再摆两个柜台,再摆十个柜台、再摆一百个柜台。这样的话,把别的产品、别的公司、别的上市公司,国际公司拿到这个平台上来,摆在这儿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做。但你今天就想做,那这个平台上还没有的时候,你自己先去,你自己就“走出去”了。但随着这样机制的发展,我自己想象,就是刚才说的想象力,为什么有无限的想象力?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如果能够和中国证监会一起,和中国的交易所一起,在这个平台上不断的把世界产品带到中国人的市区、中国人的门前。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是:今天是“NO”,明天是“YES”。


【主持人:毛振华】谢谢李先生!


他的讲演其实也让我们有一个想象力,就是未来“沪港通”它到底有多大的潜力。我听下来,我觉得他是在讲一个商业模式。从互联网经济启发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互联网时代里面的技术突破其实不是特别多,它是商业模式,是在过去既有的计算机技术,既有的数据技术,既有的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它重新组合,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这么一个机遇。所以“沪港通”也就是这样一个思维,它是在既有的香港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下,既有的大陆法律和监管框架之下,来建立的一种实质上让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接通的这么一个非常便捷的途径。所以“沪港通”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现在所进行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也是我们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走出来”的最重要的步伐。


我是前不久参加另外一个研讨会的时候,听一个央行的官员讲“沪港通”有多么多么重要,我说“沪港通”就是个交易,后来听他讲了这个故事,我讲的观点是人家的观点,不是我的观点,我觉得这真是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里面一次重大变革。李小加先生在香港都被誉为是“沪港通之父”,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感谢他,为我们中国的金融市场创新做了贡献。也为我们这个论坛、为大家带来的精神享受,谢谢!


(本文为现场速记稿,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