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届大梅沙论坛 | 戈登•布朗:当今世界的成功之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非常荣幸来到这里。我从英国来到中国参加本次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十分高兴与大家在深圳这座城市相聚。我相信这座城市已经在创新方面举办过不少论坛,而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必将继续为创新添彩。
这个国家已经步入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过去的35年里,我们见证了深圳从一个滨海渔村成为一个经济特区的历程。自上世纪80年代初由政府设立经济特区,这座城市现已成为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一个大都市,因此我真心地祝贺这个城市人民所取得的成就,也感谢深圳市政府在过去30多年为这座城市做出的贡献。
当然,适逢大梅沙论坛开幕,我一定还要感谢论坛主办单位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和论坛赞助机构之一的京基集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基集团董事长陈华以及他个人的故事也代表了这个城市发展的缩影:陈先生早期也曾自这个城市的郊区起步,极其辛勤地半工半读,勇气百倍地投身于地产行业。过去的20年里京基集团已经成长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相信陈先生和他所成就的事业会在未来继续发展下去,和这座城市一起取得更加骄傲的成绩。
在此,我想从全球的角度跟大家来分享一下对于创新发展的理解。2010年之前,欧美仍然在总体上主导着这个世界的经济,他们在生产、投资、制造、出口方面占据超过50%的份额乃至实现了垄断。但是2010年之后,随着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成功崛起,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的重心已经东移,尤其移至亚洲;全球贸易投资也主要发生在亚洲。这是全球经济的一个巨大改变,而这一转变正是在过去的30多年里逐渐形成的。
与以上两点相似的趋势还出现在消费领域,比如我至少相信在购买力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必然会有显著提高。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中国的居民消费总量为35亿美元(编注:此处疑口误。2013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7810亿元,2014年的数据暂无),到2025年预计会达到105亿(编注:应为10.5万亿美元),这是相当于3倍的增长,这正在这个国家中发生。到了2020年的时候,全球40%的消费量都会在亚洲,与此同时20%的消费力是在美国,4%在德国,3%在英国,3%在法国,2%在西班牙。较之以往的消费力分布,我们可以看得到这一场巨大的变革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之后也可以看到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力所发生的变化,并持续带来消费力的转变。
中产阶级的崛起也是一个重要的见证。中国和亚洲中产阶级的崛起也会带来巨大的消费力,在过去的35年里所发生的举世瞩目的变化,准确地说就是中国在过去35年的持续增长,在世界上这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已经使5亿人口脱贫,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铸就过这样的丰功伟绩。包括像深圳也在这一过程中见证了中国的政策开放与经济转型。如今,世界上1/5的制造业是在中国这座世界工厂中进行。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也会在全球比重中不断占据更大的份额。
现在我们在亚洲、在中国都适逢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我们见证着一段令人激动的历史的到来。我相信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包括在金融业、服务业等基于消费力的行业也能够展示和出口制造业一样强大的能力,而且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去支持一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诞生。关键是我们正在能够逐渐着力于一些小众产品、一些定制化产品,也包括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及配套服务,这都是我们未来取得成功的要件。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是属于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时代;而在今天的中国,我也看到这样的时代。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是属于大家的,大家非常年轻、跃跃欲试,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的机会。英国的工业革命在当时无疑是很重大的事件,但中国在过去35年高速发展的速度相当于英国工业革命的10倍,它的规模甚至也是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100倍,它的影响力甚至是工业革命的1000倍,这都是我们大家未来的机会之所在。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说,未来的经济将是基于消费的经济,将是创新的经济,而且这将取决于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现在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国家,在未来的10年到15年可能会变成一个高收入的国家。如果我们放眼全球关注一些其他中等收入的国家,他们并没有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转型,无论是南美的巴西、阿根廷还是墨西哥,东南亚的泰国和马来西亚,还是东欧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是我们期许中国在未来10-15年会完成这样的转型和过渡。
我给到大家的建议是:创新能力是关键。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去开发新技术,尤其是在高科技的产品和服务方面,这是未来的关键,是通向未来的钥匙。通过充分研究一些国家的经验,我们试图能够将这个国家成功背后的因素诠释出来,有人说可能一个国家的成功来自于自然资源;有人说跟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位置使其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位置比较好;有人说这些国家的成功来自于民族文化,其文化能够支持产业创新,支持研发工作;类似的还有观点说国家的成功取决于国家价值观;当然也有人说国家的成功取决于政府的类型……我觉得非常明晰的一点就是在过去的35年里,中国已经向大家展示一个国家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要开进下一个高地,从中等收入国家上升到高收入国家,对于制造业已经很发达的中国来说该做些什么,如果要转型成服务型、高科技的国家,我们该怎么做。
既然科技方面开发的能力将越来越重要,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跟大家简要说明,如果要在高科技方面取得成功,成为一个成功的创新者,不能仅仅成为一个技术的应用者、跟随者。乔纳森是我的朋友,他是苹果的设计总监。苹果在中国、在深圳有代工厂,在亚洲的其他地方也有零部件制造,所以乔纳森说苹果的制造地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亚洲。
但是看看我们手中的iPad,制造商的利润其实非常小,每台售价在400美元左右的产品,制造商只能赚5美元。但是对于设计者,利润就高达到每台机器80美元。从事创新、技术开发的,他带来的价值要远远超过从事制造、代工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我们想要在未来的35年继续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打造创新文化、创新社会。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有5亿工人投身于制造业。而从事设计、创造方面的人才只有几十万,这一数据到了2010年达到100万,现在超过150万,但是差距依然。在欧美,相应的创新人才大概为200万。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只有0.5%的收入投入到研发方面,2005年这个比例从0.5%上升到1%,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2%。国家对研发的投入非常重视,增速也很快。在深圳,我们看到对于研发的投入远远超过2%,已经达到了约4%,相当于中国平均水平两倍,高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对研发的投入,而且计划在未来能够投入更多。
研发或者投资的领域已不仅仅涵盖19世纪、20世纪的那些行业了。上个世纪的创新产品更多集中在化学品、机器制造,而在21世纪的创新还涉及人工智能、IT、仿生学、纳米科技等等。跨学科、跨城市、跨行业的创新能够给国家带来无数成功的企业,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创新,通过研发新的科技实现创新。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驱动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经济迸发出强劲活力,我还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些教育方面的经验。作为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我必然地关注培养劳动者技能的事务,我们必须要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口。这点上中国同样有非常显著的进步,中国有超过3000万大学生,2020年这个数据预计可达3500万,也就是说我们在不断地提高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比例,这对于城市发展非常地重要,对整个国家也是如此。
教育事业在未来取得成功有三个要点,第一要有非常广泛的高教育群体;第二要有具备各方面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第三是需要创新人才。我们在职业学校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进步,在中国有超过2000多万的人在2014年获得了高等职校学位,对于深圳而言,我们也是希望在未来能够打造一批世界级的高等学府。
作为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我有机会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出访。我感到优秀的大学需要具备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最好的师资力量。其次还需要最适合的人选担任系主任、校长等领导职务。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一些最佳课程,那些课程需要和当代乃至未来的经济发展相趋势相契合。此外,我们要把现代的技术学以致用地植入到教学里面。拥有这些最好的老师、管理者、课程,以及最佳的技术,并且能够把它应用到教学里面,自然成为我们未来取得成功的另一个要件。
我深信不疑的是这座城市未来将不断地取得进步。这里的学校,比如深圳大学,自己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机会在未来成为全球一流的学府。我们现在不断地寻找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一把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的钥匙。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大国变成一个创新大国,归根结底离不开教育。
第三个部分我要谈的是基建。在现代社会,创新背后要有很强的技术沟通渠道和物理实体支持。这方面中国有很大的优势,自我第一次来广东省时,我就看到了在这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包括交通网络及其配套设施、IT设备基础设施等等,这是让广东省高速发展非常关键的要素。未来,那些够实现与全球互联网高度联通的国家将会成为最成功的国家;那些对贸易最为开放并且拥有最佳的基础设施的城市也会成为最充满活力的城市。
对外贸易在历史上可能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20%、30%,现在这个比例越来越高,像各位所在的深圳,其实已经具备了非常高比例的外贸交易。我们现在必须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和全球其他地方的大学院校实现互联,开放地吸纳各方所长,欢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齐聚深圳,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一起为深圳发展添砖加瓦,将会让深圳变成越来越创新的经济体,从而在未来取得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功。
此外,我们需要在生物科技方面不断发展,增加在医药方面的投资,在未来战胜癌症、肿瘤,让人们的寿命变得更长。此外创新也发生在环保、清洁能源、清洁技术方面。目前电动汽车在深圳方兴未艾,电动交通和新能源交通发展得很好。环保方面的科学家也很多,中国在新技术方面,尤其是清洁能源方面引领着全球,在环保科学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领袖。因为在全球范围大家都已经看到气候变化的问题,中国把它作为一个全球层面的问题来解决,需要大量新的投资。当大家在谈到气候变化的时候,在哥本哈根的讨论明年会移址到巴黎,我可以预见在这一领域未来有大量的投资机会。缓解气候变化,并且对变化做出更好的适应,在未来制订更好的减碳目标。创新领域已经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生态学、医疗医药方面。
过去35年我们都见证了深圳的杰出发展,包括制造行业举世瞩目的成就,包括世界前500强里300多个都在中国设有分支。中国有一系列非常出色的制造企业,同样也坐拥世界顶尖的金融中心。大家生活在一个互联全球协调化的社区里面。50年前美国的肯尼迪总统做了一个知名的演讲,他说,我们不仅要说独立宣言,我们需要说的是相互依赖的宣言。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相互依赖的全球互联的社会,未来的成功和昌盛也代表着我们互联的能力、沟通通信的能力,能够将地球变成一体化村落的能力。
这是一个全球先锋的城市,我们希望未来十年里面能够让一些重点指标翻番。我们提到了全球的一个利益社区,包括李总理提到,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中国是未来重要的一分子,它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且这个经济体会被视作全球利益社区当中的一部分。我们继续放眼全球,关注节能减排、气候变化、埃博拉病毒等等,这些需要全球性的措施和举措。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金融不稳定,金融失稳带来了08年全球金融的危机,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对全球都产生影响的问题。
最后,我们要找到一个共同的解决之道,需要技术层面的携手合作,全球的智库团体协作。像深圳这样的国际都市是一个很好的据点。相信大梅沙论坛从今年开始,会不断获得个更好的发展势头,像这样的年度性活动能够把一些想法和观点汇集起来,并转化为发展动力。在研发方面成为翘楚、成为领袖,中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中国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投资,必将带来硕果累累的成果,培养出一批富有高素质的人才,在新兴行业成为未来世界的领袖。我们打造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成败的关键,在这里,有那么多的企业建的高楼大厦,包括2011年京基100这种地标性建筑的落成。我们所在的是一个互联的世界,是一个代表全球利益的社区,我们的产品会在全世界各地都有销售,我们的服务同样也能够惠及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我们也会把知识传递到全球不同的角落。
今天举办这样一个创新论坛,我想要强调的是,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功可能只代表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个国家,未来我们的成就将是一个互联世界的成就,这也是我所期待的,我非常愿意在未来继续进行这样的阐述。再一次祝贺大家取得成功,也祝大家未来能够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