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沙论坛/媒体报道/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吗?

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吗?

作者:梁宙 来源:界面 时间:2015-11-14

“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不靠内需,而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必然不可持续。”1113日下午,在第二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在探讨“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和对策”时说。


徐景安指出,目前中国出现了出口增长回落、国内消费疲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等现象,基础设施投资债务累累,制造业投资产能过剩,房地产投资顶峰滑落,这些迹象都表明中国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近日,“中等收入陷阱”在国内再次引发热议。1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二战后有上百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只有极少数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他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将是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该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难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往往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陷入经济发展的停滞期,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腐败突发、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国际上“中等收入陷阱”的多数案例表明,一个经济体若在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后,经济增速会明显下降,目前亚洲地区只有“亚洲四小龙”和日本没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不过,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持续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GDP增速为10.6%2011年到2014年分别是9.5%7.7%7.7%7.4%。今年前两个季度降到了7.0%,第三季度则变成6.9%。长达七年时间的下滑,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未遇到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确认“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在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无疑也成为最大的挑战之一。


5年后中国要建成小康社会,若以年均6.5%以上的经济增速发展,则意味着届时中国GDP将以1.2万美元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但中国目前遇到的经济下行压力却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设下了一个疑问。


为什么中国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在大梅沙论坛上表示,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地方政府对经济过度参与造成投资过度;另一个是严重的产业过剩。


1997年,中国也曾出现经济下行的现象,但学者普遍认为,两次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并不相同,1997年中国总需求不足,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而现在不是总需求不行,而是有些需求很旺、供不应求,有些需求低迷,出现经济不景气的现象。


“现在中国并不是消费能力不足,而是结构有问题,人们想要的东西买不到,不想要的东西大量产业过剩。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我们制度缺陷,阻碍市场经济发展。”海闻说,这就导致了旧的产业已经基本达到饱和,而新的增长动力却依然缺乏。


目前,中国处于结构转型时期,各方都在寻求“中等收入陷阱”的破局方法。海闻表示,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后,应从物质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注重国内的创新创业,特别是金融方面的创新创业。


徐景安长期对国内民生情况进行研究,他认为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体现在经济出现下行,还体现在国内一些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上。


他说:“中国长期以来重经济、轻社会,重发展、轻分配,重投资、轻民生,重建设、轻保障,导致民众收入分配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民生问题越来越多。”


徐景安指出,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局面,建设覆盖全面的、平等的福利国家,中央权威需用在改革分配、改善民生、健全保障上,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也无需过于悲观,海闻认为,从长期来看对中国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随着中国服务业和创新创业的比重增加,将会对整体的GDP增长速度有所贡献。此外,城镇化和结构调整会继续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海闻说:“我们还处在起飞阶段,大概还需要十年、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进入到一个发达国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