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应警惕“诸侯经济”
继“改革30人论坛”之后,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再次推出高端智库交流平台。6月26日,汇集厉以宁、宋晓梧、李培林、郑新立、樊纲等多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智库报告厅”正式开讲。著名经济学家宋晓梧作为首位演讲嘉宾作了题为《区域协调:大国治理方略》的报告。宋晓梧在剖析前一阶段我国区域发展实践得失之后认为,区域发展应警惕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诸侯经济”,提出以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的新思路。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介绍说,智库报告厅作为一个开放型讲坛,将着眼于深圳乃至全国改革创新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方向性、战略性议题,定期邀请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理论研究的专家,或者对改革创新有丰富经验的相关部门人士开讲,并与深圳各界有识之士交流。
首位演讲嘉宾宋晓梧原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曾担任过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兼宏观研究院院长、国务院东北振兴办公室副主任,出版过多部有影响的著作。他在演讲中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向沿海倾斜的区域发展战略,使我国综合实力迅速上升,为上世纪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宋晓梧表示,针对区域发展新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6年启动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2010年加大主体功能区扶持力度。这一系列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前阶段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宋晓梧说,由于板块式区域政策中行政区划色彩浓重,各区域都争相把本地打造成“政策洼地”,致使区域行政壁垒突出,形成“诸侯经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全国的合理流动,部分地区的GDP竞赛也致使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与此同时,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没有明显缩小,特别是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差距仍然很大。
在“换挡期”的经济新常态下,宋晓梧提出区域发展应以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以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准则、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关系、深化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税收体制改革的建议思路,在充分发挥珠三角等“四大板块”各自优势的基础之上,开拓板块与轴带有机结合、行政区与功能类型区有机结合、国内区域与国际区域有机结合,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新支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