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30人论坛 权责清单需要统一“度量衡”
18日下午,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深圳体改研究会共同组织的“深圳改革30人论坛”正式启动,论坛将通过组织研究交流活动,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改革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
这一带有“官民互动”特色的智库论坛计划每月定期举办,首期论坛的主题围绕刚刚出炉的《深圳市2015改革计划》进行讨论。专家直言深圳改革不要“小步走”,对于“一带一路”、自贸区、科技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深圳探索,改革的“胆子可以再大点、步子再快点”,实现关键领域的系统性突破。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部分)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培林 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郑新立 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樊 纲 著名经济学家、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
1
民间智库力推改革发展正能量
启动仪式上,深圳市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张思平,为深圳改革30人论坛成员颁发铭牌。记者注意到,论坛成员由深圳市改革关键领域的政府官员、学者以及社会组织负责人共同组成,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以及工作经验,如深圳市委改革办主任、政研室主任乐正、深圳市市场监管委常务副主任徐友军、深圳民间意见领袖金心异等。
张思平表示,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圳深化改革的成果,顺应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潮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的具体举措。研究院作为推动改革创新的社会智库,立足为深圳改革发展提供正能量、作出新贡献。希望“深圳改革30人论坛”成员集思广益,求同存异,在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中为深圳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获悉,这一带有“官民互动”特色的智库论坛计划每月定期举办,19日首期论坛的主题围绕刚刚出炉的《深圳市2015改革计划》进行解读建言。
2
国家战略深圳实践成改革重头戏
论坛伊始,乐正解读《深圳市2015年改革计划》。2015年是深圳改革关键年,深圳市将推出经济体制、民主法治、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建纪检等七大领域的44项改革,为2010年以来年度改革计划中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各成员围绕改革计划提出了意见建议。
今年的44项改革措施中不少亮点让专家印象深刻。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深圳目前仍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市2015年改革计划》在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及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等方面有突破、有亮点。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成为今年深圳年度改革项目中的“重头看点”,年度改革措施中特别提出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化科技综合配套改革和积极参与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项目,体现出深圳对于自贸区建设、科技创新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地方布局”。
不过,郭万达直言深圳改革不要“小步走”,改革进程中“胆子可以再大点、步子再快点”,尤其在“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和需要探索的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
3
梳理权责清单缺乏统一的依据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对于不少已经在全面进行的改革,深圳如何发挥引领优势,引导改革步入“深水区”?今年改革项目第一条举措中的政府权责清单建设就是很好例证。政府部门“晒”权责清单成为当下全国改革热点,乐正表示,今年深圳权责清单将向“管理体系化”方向发展。在继续推进权责清单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政府权责清单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全面接轨。
深圳公众力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军也对政府权责清单尤为关注。前一段时间,龙岗、罗湖、福田分别“晒”出6000条、3000条和2000条权责清单。“为什么同一个城市的相同机构权责差距那么大,这说明在梳理的时候缺乏统一的依据。“如果不统一‘度量衡’,晒清单就会变成一场秀,因为老百姓根本读不懂。”范军提出,可以用权责清单制作“大数据”力推改革发展。统一标准后,可以对每一项权责所发生的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核算经济成本,找出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未来立法提供依据,倒逼改革进度。
范军还透露,在为某区进行的一次调研中他们发现,数千条权责清单仅有10%老百姓能够看懂。他建议,深圳能否运用智库的力量,对权责清单进行详细解读,编制以公众、企业为中心的“运行读本”,扩大社会知情参与度。
此次论坛上,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市国资委巡视员伍斌、深圳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马敬仁等还围绕构建特区现代智库体系、深圳综合改革定位与策略等主体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注
改革项目是如何出炉的?
赞
政府登整月广告向市民求“点子”
每年的年度改革计划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些项目如何出炉?自2009年深圳市改革办首次发布第一个年度改革计划开始,6年来,深圳已经累计发布年度改革计划200余项,这一改革的顶层设计属于全国首创,其征集过程逐渐形成基本规范程序。
“年度改革计划并不是改革办一个部门‘拍脑袋’,而是向多个层面多方反复征集的成果。”乐正介绍,在社会层面,改革办首先通过网络和纸质媒体“登广告”的方式,向全社会征集改革项目,这一征集时间历时1个月。而在政府层面,改革办向深圳市四套班子领导、各级政府和党委部门征集项目的同时,深圳7个改革专责小组召集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讨论。经过多层次多方面反复征集,改革项目每稿内容都会做出相应调整,项目数量也会随之变化。
弹
老百姓对改革的获得感需要提升
“应该说,目前深圳年度改革项目征集工作已经形成基本规范程序,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层面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但是我们自己反思后认为,它还是有些局限性,虽然我们在报纸网络上征集公众意见,但是社会发动面和征集效果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乐正坦言,年度改革计划在社会层面上的征集还有待加强。
对此,郭万达也认为,深圳每年都提出一个改革计划,但改革落地情况缺乏向社会公众公开的渠道,老百姓对改革的获得感需要提升。郭万达建议,应鼓励民间团体提出改革计划建议,从中找到百姓最期待的改革事项。“民间也像一面镜子,照一照看一看,有啥不好呢?”他建议深圳集中“民智”,再提出一个“2015年改革建议”。
谏
建立改革公众可评估监督机制
公众参与和透明度是改革的重要一环。除了改革项目征集阶段的市民参与,多位专家提出,在改革项目的评估和监督方面,能否建立更加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
深度参与2014年深圳改革项目督查评估工作的郭万达坦言,相比其他城市,深圳是改革评估做得最细致的城市之一。全市7个专责小组全面参与,由市领导带队,相关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对年度改革项目进行评估。
此外,对于全市23个民生项目,有关部门还特别委托第三方对其进行独立评价。不过,在这一次的评估工作中他们发现,不少民生项目不为老百姓熟知,使得参与项目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需要特别花费一些时间,向参与评估的市民详解改革的内容。“能否在可评估、可监督的机制上更透明一点?如果胆子再大一些,网上公开有什么不可以?”郭万达说。
范军也认为,这几年深圳改革的公众参与程度在内收。他希望在未来各项改革计划的制订中,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利益群体参与进来,建立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改革的方案。他以去年深圳福田区的开门搞改革举例,通过这一创新举措,行政部门逐渐形成吸纳民间智慧的习惯。
链接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作为推动改革创新的民间智库,致力于中国未来改革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深圳乃至全国改革创新,提高社会创新意识贡献力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
该院重点项目包括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中国改革创新报告》、“深圳改革30人论坛”等。“深圳改革30人论坛”成员主要为来自高校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