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圳改革30人论坛/论坛成果/改革建言 总第4期:开幕式和主旨演讲

改革建言 总第4期:开幕式和主旨演讲

作者: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来源: 时间:2017-10-12


新常态与制度创新

第二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专刊一


编者按: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大梅沙论坛已2015 11 14 日圆满结束。以深圳大梅沙作为永久会址的中国创新论坛秉持理性、开放、创新的理念,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方向,就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交流,力 争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聚焦中国改革创新的、标志性的、 高层次的交流平台,成为深圳改革创新的一张城市名片。现将论 坛开幕式及主旨演讲嘉宾发言刊出,供参阅,后续将陆续推出专 题论坛专刊。文章均有删节,文内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期要目1


大梅沙论坛是深圳改革创新的城市名片

张思平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原深圳市委常委


重温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再出发

张梅颖 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


“一带一路”构想与更紧密的中欧关系

巴罗佐 欧洲联盟委员会原主席,葡萄牙政府原总理


认识新常态,驱动新发展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




大梅沙论坛是深圳改革创新的

城市名片

张思平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既取得 了巨大成就,又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中国的经济、社 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和新时期。第二届大梅沙论坛,以“新 常态与制度创新”为主题,就国家在新常态、新时期条件下 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从全面深化改 革、加强制度创新的角度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以 期在思想交流与分享的碰撞中,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 力,共同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把“新常态与制度创新”作为本届大梅沙论坛的主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十三五”是全面实现小 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的战 略目标,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叠加、 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刚刚结束的中央五中全会提出, 解决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全面深化 改革,把改革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 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 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让创新 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本届 大梅沙论坛围绕着“新常态与制度创新”,汇集了众多来自 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我相信在未来两天的主旨演讲、中国 改革论坛、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论坛、 国际企业创新论坛等紧凑高效的论坛当中,各位嘉宾在美丽 的大梅沙,一定能激发出许多真知灼见,产生一批具有建设 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政治、社会、 文化领域的制度创新做出积极贡献,为实现我国“十三五” 规划的宏伟目标提供正能量。

深圳这座城市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强,改革创新是深 圳的根,深圳的魂。创新发展研究院是在深圳这块沃土上诞 生的新型的非营利性的社会智库,具有建设性、独立性、社 会性的基本特色。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促进深圳乃至全国改革 创新为宗旨,力争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创新领 域的高端社会智库。大梅沙论坛是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高 层次论坛,由一个社会智库主办这样规模的高端论坛,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特别感谢在百忙之中参加各个论坛 演讲的嘉宾,感谢参与各个论坛交流的朋友,感谢对论坛进 行传播报道的媒体朋友,感谢所有对论坛给予关注、关心、 支持、帮助的朋友们!

作者系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原深圳市委常委




重温小平改革开放理论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再出发

张梅颖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复杂多变,社会思潮纷纭交织, 尤须增强定力,避免误判。一旦误判,轻则丧失大好时机, 重则难免颠覆性错误,断送改革开放的复兴之路。此时,重温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营造国际国内良好环境,才谈得上制度创新。

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年来,我们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历史进步的最大手笔,应该是邓小平驱动的改革开放。


一、深刻认识什么是国家利益


1979 年1 月,邓小平访美之举吸引了举世目光。《邓小平年谱》如实记载了他在西方世界表达的清晰理念——

“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着眼自身长远战略利益,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上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语言平实,体大思精,意义非凡。承认差别,不去计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跨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的一小步,也是改变世界格局、推动国际合作、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一大步。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美后又出访英国,与英国建立了“面向21 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西方大国,英国率先抛弃对中国的政治偏见,告别妖魔化中国的阵营,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在全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舆论更称中英关系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是习主席继邓小平访美之后又一个创造历史之举,值得我们认真体味。

从改革开放到建国百年的2049,是七十年时间。有学者借中共十八大分作两段,即“两个三十五年”。前一个三十五年里,小平启动改革的根本理由是:否定“文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今天,习主席在营造国际有利环境的同时,在国内开启改革开放再出发,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核心命题。这一点在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在事实上,几乎任何关于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的重大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权贵阶层的强力抵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权贵资本主义的发育造就了一大批腐败分子,死守着权贵利益及其意识形态,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意在阻止深化改革。因此,我们在高压反腐的同时,要下定决心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突破权贵藩篱,建立更加民主的制度。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破局的关键。


二、大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当年,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建交,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小平认为,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决策。在他看来,对外开放不仅是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也包括学习现代文明成果。近日看到一份联合国的全球国民素质调查报告中,涉及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全民教育、身体素质、凝聚力等118 项指标,我国排序靠后,有些指标倒数第二,与经济总量的“世界老二”形成巨大反差。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如今斯文扫地,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严峻的现实教育我们,经济指标上去了,不等于社会、文化水平就能自然上去。弄得不好,贫富两极分化的同时,还会出现社会溃败。今年夏天,天津港大爆炸惨剧的深刻教训,都让我们品尝到社会道德水平普遍下滑带来的苦果。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让13 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的主体”。总书记振聋发聩的警语启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文明的复兴和思想道德的重建。

小平同志在1992 年视察南方讲话中明确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所谓“一切文明成果”,既包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制度资源,也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所需的思想和制度资源。比如,要落实习总书记“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要求,就可以从国际社会借鉴行之有效的理念和办法。至少从现代民主的摇篮——英国大宪章开始,人类已经探索了八百年。八百年来取得的实际效果,积累的丰富经验,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上每一个追求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的民族国家。我们有理由结合国情,借鉴过来,促进自身发展。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因此我们不照搬三权分立模式,而权力制衡的思路和措施,舆论监督的办法(包括适时推出新闻立法)、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民意通畅和有效表达等方面,都是帮助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借鉴。


三、正确判断时代发展主题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们有过误判,曾经认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把本可用于发展的资源和工夫用于“深挖洞”的战备上,丧失了“二战”结束后长期和平状态下的发展机遇期。亚洲四小龙则乘势而上,快速崛起,与我们的对外封闭、对内运动形成鲜明对照。

改革开放后,小平提出对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全党全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为今天构想和实施更长远的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和综合国力。但是我们要清醒,经济总量虽居第二,但在人均GDP 的国际排序中,我们还在七十名之外。按照联合国的新定标准,我国贫困人口还有2 亿多。要完成十三五规划的贫困县全部摘帽,在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尽管强权国家以冷战思维对待正在崛起的中国,我们以强军赢得和平,无可厚非。但是,那些鼓动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思想,那些误判形势罔顾国家利益的激进言论和行为,一旦引起摩擦、冲突,势必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在这方面,小平同志也是留下了严肃嘱咐的。他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当作自己的“政治交代”,并在最后一点“交代”中说:“我的文选第三卷为什么要严肃地多找点人看看,就是因为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 他根据一生的丰富经验,警觉到确实存在着“不知不觉地动摇”的可能性。他警告国人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 页)

小平同志在其文选三卷的压卷处,在“政治交代”的最后一笔,说出如此力重千钧的话,值得我们借助建国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进行深入反思,也需要借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全部兴衰史上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入反思,并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最大利益:坚持改革开放,绝不动摇。在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的局面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

习近平总书记就任之后的首次外出考察,选择了深圳。笔架山上的小平塑像,见证了让中国民众内心踏实的历史瞬间——前后两个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在这里焊接在一起。大音希声,无须多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庄严承诺。由此,我们对小平嘱咐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应有充分信心。

“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是小平的一人嘱咐,也是十几亿中国人的集体意志。我们的始终信守,无疑将带来国际社会的更多信任,将赢得中在2049 之前长足发展的最好国际环境。

作者系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




“一带一路”构想与更紧密的中欧关系

巴罗佐


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所带来的未来发展机会,不仅是对于中国的、也是对于欧洲的、对于整个世界的。这样一个非常巨大、伟大的发展和转变的战略,看起来简单,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将会非常广泛和深远。“一带一路”构想的基本观点是联系、把整个世界构成一个共同体。我们需要在多样性的世界之中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不仅是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有货币的自由流动。

欧盟的建立就是一个开放政策、开放观念的实践。二战之后欧洲的国家,如法国、德国,在战争期间曾经是敌对的,但是现在他们都加入了欧盟。作为欧洲大陆,我们必须要成为一个整体。2004 年—2014 年,作为欧盟委员会的主席,我见证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从15 个国家扩展到了28 国家,而且形成了一个区域间的共同市场以及政策方面的统一。我们都持着开放的观点去避免民粹主义的出现,在经济上实现了共同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政治上的共同发展。

在最近我们看到的这些主权债务的问题,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发起成立了二十国集团,也就G20。因为原先的八大经济体已经不足以帮助我们解决现有的一些问题,过去八大工业国这样的架构必须要扩展到二十大国架构,才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全球发生的危机,才能够让我们共同去实现经济上的稳定,才能够为我们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基础。同时G20 现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经济论坛,接下来会有在土耳其的会议,明年会有在中国举办G20 峰会,我相信这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会议,能够让我们把彼此之间的联系,把全球合作进一步扩展和强化。

在欧洲我们遇到了主权债务危机,遇到了金融和财政方面的困难,我们进行了非常深入地改革。不仅仅是在整个欧盟国家之内进行国家治理方面的改革、金融方面的改革,而且是在国际层面上来实现这种改革。比如说劳工市场的改革,退休金制度的改革,还有其他的公共扶助机构,以及债务方面系统的改革,等等。

这是很多国家单独进行的改革,我们也希望整个欧盟层面能够实现更多改革。比如整个欧盟作为一个服务业整体市场的开放,要去除各种壁垒,能够实现贸易上的自由流通。除此之外,还有内部的数字技术的市场,包括像互联网、ITICT 的技术,数字经济,这将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机会,是欧盟未来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还有能源方面的集成和统一,我们希望能够在全球更进一步地推进贸易的自由化,和中国签订贸易协定也是这方面的努力方向之一。

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欧洲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还要考虑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不能把世界其他地区隔离开,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全球正处在巨大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有过“冷战思维”,现在可能有更加不同的一种不确定性,比如现在的新恐怖主义。

国际舞台上对于中国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应对环境污染方面非常欢迎,通过和各个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非常欢迎。最近欧盟很多国家进入到亚投行,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但是欧盟非常支持这个想法,因为我们知道它能建立起多个不同的网络,符合经济体的利益、也符合国际的利益。我们希望能够有一种很开放的地区主义,能够建立起非常开放的地区合作。这并不只是一个地区和另外一个地区的合作,我们希望在全球不同的地区都能够实现很好的合作。

我相信,中欧真的能够相互获益,而“一带一路”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所有地区,都将是一个重大的成功。我也非常愿意见证中欧在未来的紧密合作,并且希望双方竭尽所能,打造出成功的中欧关系,而这个关系并不仅仅只是让中欧人民获益,也能够让全球的人民获益。

作者系欧洲联盟委员会原主席,葡萄牙政府原总理




认识新常态,驱动新发展

厉以宁


我要讲的题目是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相关认识。今年,国家统计局第三季度公布的数字很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在中国的GDP 中已经占到了51%。这是一个标志,在人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后工业阶段,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占到了GDP 的一半以上。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第三产业占的GDP 比重大约在60%70%,因为第二阶段是工业化时期,所以能够达到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当第三产业占到GDP 60-70%时,经济增长率肯定是下来的,能够保持3%左右的增长率,在他们看来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达到4%的增长率那是很少有的。

中国怎么样?中国应当看到,第三产业的比重既然占到GDP 的51%了,就表明我们进入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期,也就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初期。但中国有一个情况跟他们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完成工业化的标志在哪里?标志一般都是在高端的成套设备制造业建立了,在经济中占主要的地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我们离这还有距离。所以说尽管第三产业已占了GDP 51%了,还会陆续增加,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工业化阶段并没有完成。要继续实行工业化,尤其是要大力发展高端的制造业。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重要观点:

第一,一定要加快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可以保证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战略。如果不是结构的调整,那么我们同世界高端制造业的距离是拉远的,而不是靠近的。

第二,第三产业还要继续发展。因为第三产业不发展,不可能使得我们在后工业化时代有较大的进展。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需要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把消费当成一个增加GDP 的主要方式。

第三,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的农业还大有前途。我们不认为中国的农业跟发达国家一样已经走到了顶点了,中国农村很多地方仍在扶贫开发,所以要加快城乡差距的缩小,从而使农业真正走向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在新常态之下,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要继续实行工业化,让高端的制造业发展起来。还要扶贫开发,让农民既把环境搞得更好,而且环境质量也要不断提高。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必须列为首要任务。2008 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西方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GDP 要追上去。大量投资后,GDP 上去了,但是后来不也下来了吗?所以说,结构不调整,GDP 上去是短时的,最后造成的是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技术落后,效率低、产能过剩,还耽误了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机会。所以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不能停。

第三产业已开始占GDP51%以上了。怎么样让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有四句话:

第一句话:让产品更个性化。现在生产的产品一定要个性化。不然你到市场看看,大商场里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为什么买的人少呢?自己回家看看,家里的柜子箱子打开,虽然都是前几年买的衣服,但却是很新的旧衣服,不合时尚了,料子不够时髦了,样子也落后了。所以要做到“产品个

性化”,这才能够打开消费品市场。

第二句话:让服务业更人性化。如果服务业跟过去一样,服务员板着面孔坐在那里,你要请他提供服务等于是求他。这怎能扩大服务?服务要关怀人、关心人,服务业要更加人性化。

第三句话:把品牌打到国外。中国为什么在国外没办法发展,没有自己的品牌,要借人家的品牌。品牌是在技术先进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说,把品牌打到国外很重要。

第四句话:把消费者(或者把顾客)留在国内。顾客为什么要到国外去购买呢?估计去国外旅游的人,购买国外产品一年总计花掉1 万亿人民币。这么大量的消费额都到国外去买东西了,为什么?有人说,同一种商品国外卖得比国内便宜,国外没有假货这里还有假货。但这些都是可以改的。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品牌问题,把顾客留在国内。什么叫做新产品?既包括新的产品,也包括旧的产品有了新功能。这方面,应该鼓励国内的企业这样来做。归根到底还是要创新。创新的政策要改。现在,企业创新了,实验期间,得不到政府减税的鼓励,要到你成功了,能够在市场上销售了,这时候才减税,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是在实验过程中,但实验过程中政府不减税。这个是一个影响企业发明创造的问题。

我们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工业化仍应继续推进,努力实现制造业世界上领先地位。我们还应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这样,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是能够保持6%7%增长率的。

今天,我们整个经济已经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即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比2020 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会是多少?即使降下来一些,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基础更扎实了,基础更大以后,降5-6%有什么关系?现在保持6%7%,将来即使在56%之间也是可以的,关键在于质量和效率。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率,否则只会重蹈覆辙。8%的高增长能维持吗?不能。因为这不符合经济规律。

这个过程中,必须懂得简政放权的重要性。实行三个清单,是我们目前正在发展的。

第一个清单是负面清单。企业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去碰底线,法律禁止的底线不要碰它,法律限制的也要经过审批的手续。凡是没有进入负面清单的,都可以做。这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句话叫“民营企业要合法经营”。这句话并不错,但不好操作。民营企业应该是“不违法经营”。说民营企业合法经营,谁举证?企业自己来举证。“我合这个法第几条”,举不胜举。说民营企业不违法经营,由对方举证。比如说你违法了,违反了某个法第几条,我可以答辩。这样,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第二个清单是权力清单。凡是法律没有授权的,政府也不能做。一定要有法律授权。这就是权力清单。这样,让投资者,让那些民营企业家,心里就定了。

第三个清单是责任清单。政府及其下属部门怎么做,做什么,责任清单上都写得清清楚楚。程序怎么样?究竟几天之内批复,也有规定。如果说权力清单可以制止政府的乱作为,法无授权不能做。责任清单既包括了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也包括对政府及其部门责任的规定,乱作为不行,不作为也不行;几天之后文件批完,不能拖沓。这样,企业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创新者、创业者的热情就更高了。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


1 根据各位嘉宾在2015 年11 月13 日大梅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及演讲整理。


《改革建言》是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编的内部参考资料。稿件来源为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成果及举办项目成果,如“改革30人论坛”、“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深圳改革创新报告》等。


PDF版下载:改革建言 总第4期:开幕式和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