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0人论坛” 探讨深圳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无疑是最近的热词。昨日(3月25日),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改革30人论坛”举行“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重点”主题研讨会。与会者认为,结构性问题无法回避,新经济是深圳的优势,尤其是高新科技产业,这也将是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
南岭认为,深圳推进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加快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他建议尽快推出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
制定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监督。其次要加快清理现行规制,解除生产要素的束缚,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
在南岭看来,新经济是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培育的力量,必须加快新制度、新政策的出台,可对诸如马化腾、任正非等新经济代表人物的政策需求进行研究,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深圳社科联副主席陈少兵分析了英美日历史上供给侧改革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他谈道,1980年之前,美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60%,1980年中期达到70%,之后至今都在85%到90%。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和持续发展体现了结构化改革的巨大成就,信息技术产业改善供给、创造和引导了消费,同时通过扩散和渗透主导结构转换效应,打造全新的工业技术产品体系。
“日本则是反例,还有中国台湾也有同样的问题,通过外延扩展拖延了结构改革,例如新竹科技园。”陈少兵表示,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二是政府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深远意义认识不足,怀疑信息技术是否真正能够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深圳供给侧改革走哪条路?陈少兵表示,供给侧改革既可以是市场导向也可以是计划导向,而深圳只能走市场化道路,产业突破口只能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在科技产业的供给侧,深圳要解决高成本高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与低成本高风险高收益科技产业之间,因为发展路径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挤压而带来的矛盾。还需要解决创新人才的流动和吸纳、企业家资源的供给、科技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